离乡背井者有福了!

我辛勤工作的兄弟们!

热忱的同仁们!

在今世这流亡之地给我带来慰藉的教胞们!
      愿真主赐予你们平安、仁慈和吉庆!愿真主对你们的赐福昼夜不息,如日月长存,愿真主赐予你们的恩惠如天际默默照应的两颗星星,万古长在!
      我向你们分享了至尊慷慨的真主恩赐我的精神果实,你们当然也有权分享我的感受。为了不使你们过度难受,我将略去流亡中过度悲伤的孤寂,只向你们说说其中的离情别绪。 
      最近两三个月,我常常幽居深山,非常孤独。有时,每隔两三个星期左右,会有一个客人来访,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孑然一身。近三个星期以来,附近的山上干活的人也都离开了。
      在这远离故土的异乡群山中,随着夜幕降临,除了树木忧伤的叹息之声,一切都陷入寂静,听不到任何声音,孤寂之中,我在五个层次的流放中看到了自己。
      第一层,年届老迈之时,我被迫远离绝大多数亲朋故友,孤身一人流落异地。他们陆续辞别今世,接踵前往中世,将我孤身一人留在可悲的流放之地。
      接着另一层次的流放显现出来,使我感到更加孤独哀伤,曾与我朝夕相处,我所依恋的大多数生灵的生命,就像去年的春天一样,陆续离我远去。
      随后第三层的流放之情也被揭开了,那就是我被迫远离故土亲人,孤身一人远处异乡,我也从中感受到了深切的分离之痛和流亡之情。
      茫茫的黑夜和寂廖的大山使我真切感受到可怜的流亡。
      之后我看到自己的灵魂也深陷于无法抗拒的流放,流亡于这流放之地,被放逐于今世的临时客栈。灵魂不耐烦这样的流放,准备离开这转瞬即逝的尘世,前往永恒的居所。
      灵魂的感受使我突然感悟,我怎能忍受这层层叠加的黑暗,怎能抵御这环环相扣的流放!我的心灵在呐喊:
      我的养主啊!我独处异乡,我无依无靠,我羸弱无能,我无计无力,我年老多病。 
      独一应受敬拜的主啊!我只向你求助,我向你求恕,我只叩敲你的门庭,我只依赖你的大能。
      刹那间,信仰的光芒,《古兰经》的光辉和至仁主的恩典笼罩了我,把那五层黑暗的流放转变成五种温馨、愉悦的光明之域。我不禁连声颂念: 
     “真主是使我们满足的,他是优美的监护者!”(3:173)
      我的心在诵读: 
     “如果他们违背正道,你就说:‘真主是能使我满足的,除他外,绝无应受崇拜的。我只信托他,他是有伟大的宝座的’。”(9:129)
      我的理性也在安抚因恐慌、痛苦、无助而哭泣的性灵:
      可怜的性灵啊!不要哭喊,信托真主!
      怨天尤人是灾难,是雪上加霜,错上加罪。
      一旦找到以磨难考验你的主宰,那是何等难得的幸福!你就知道磨难是礼物,考验是净化剂,灾难是鉴别真伪的试剂。
      既然如此,不要抱怨,要心存感恩;
      面对磨难,你要像夜莺面对朝思暮想的玫瑰那样,含泪微笑。  
      如果找不到真主,你的世界就是难中之刑、苦中之痛,是失落和虚无,你的世界将在考验中悄然逝去。
      来吧!在考验中信托真主。
      地球般巨大的磨难已经垂悬头顶,为什么要因些微的考验哭天喊地? 
      信托真主,笑对不幸,不幸也对你笑脸以对。
      笑对苦难,苦难就会缩小、变化直至消失。
      像我的老师毛拉纳·哲拉鲁丁·鲁米(604/1208生于巴里黑,后随父移居科尼亚,672/1273卒于科尼亚。毛拉维教团创始人,著有《玛斯纳维》)告诫他的性灵那样,我质问我的性灵: 
      “主说:‘难道我不是你们的主吗?’他们说:‘怎么不是呢?’”(7:172)
      你们如此回答真主:“怎么不是呢”(bala),感恩之情何在?
      那就是经受考验,忍受磨难。
      你知道考验的奥秘是什么?
      磨难是叩敲羸弱之门,考验是沉浸(fana)于真主。(参阅鲁米, Diwan-i Kabir, 157, Ghazal, 251)
      你知道抵御磨难的机关何在?
      那就是叩敲至仁主的富足之门,不在人前哭穷。
      听到这里,我的性灵才说:“确实如此,通过无计无力而信赖真主,通过贫困而求庇护于真主,光明之门才会开启,层层黑暗就会被驱散。感谢真主赐我信仰和伊斯兰的光明!”
      我由此领悟到著名的《阿塔希亚智慧》中一联诗句揭示的崇高真理:
      失去他的人找到了什么?找到他的人失去了什么?( Ibn ‘Ata’illah al-Iskandari, Sharh al-Hikam al-‘Ata’iyya, 208)
      也就是说,谁找到真主,就拥有一切;谁没有找到真主,就一无所获,即使找到某些东西,那只会给他带来麻烦。
      我由此领悟到圣训“背井离乡者有福了!”(《穆斯林圣训实录》, 信仰, 232; 《铁密济圣训实录》信仰, 132; 《伊本马哲圣训实录》Fitan, 15)的奥义,感谢真主!
我的兄弟们!
      信仰的光芒驱散了这些流放的黑暗,然而它的阴影仍然或多或少地干扰着我,我在考虑:“既然我离乡背井,被流放异乡,不停地从一个地方流放到下一个更加陌生的地方。那么我在这个尘世客栈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?我是否应该把《箴言集》完全托付给兄弟们?是否应该切断所有与尘世的关系?”
      这个念想使我踌躇不已,再三向你们询问:已经写出的《箴言集》是否足够?还有什么缺失吗?我的任务完成了吗?如果是,我就可以心安理得,轻松地投身于充满光明、愉悦的流浪,忘却俗世,像毛拉纳·哲拉鲁丁所说的那样宣布:
      何谓“倾听”?
      它意味着忘却存在
      在决绝的忘却中品尝永恒的美味
      我是否应该寻求更加崇高的流亡?
      抱歉这些问题使你们困扰。
      永恒的主啊!你永恒长存!
         赛义德·努尔斯
(译自努尔斯《书信集》六)

读取次数 2 times
In order to make a comment,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