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远年轻的《古兰经》

      《古兰经》永葆青春,朝气常在,似乎在每个时代,它是以崭新的面貌而重新降示。
      《古兰经》是永恒的指南,它面对所有的人,囊括所有的年龄段,涵盖所有的时代,在每一个时代都保持新鲜感和青春的气息,始终如崭新的启示。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,不同的观念,时代的潮流不同,时代的要求各异,但《古兰经》这永恒的指南满足各个时代的要求,引领每个时代、每个人,引起所有时代的关注。
       人类的行为和法规与人一样,随时变化,与时俱进。然而,《古兰经》的原则和律法却固若金汤,历久弥新,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充满活力,力量倍增。
       可惜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比以往的任何时代更具有欺骗性,这个时代更盲目,更无知,对《古兰经》的教诲更闭目塞听。“信奉天经的人”的尤其如此,其实他们比任何时代,比其他任何人更加需要《古兰经》的指导。《古兰经》反复向他们呼吁:“信奉天经的人”,“信奉天经的人啊!”,如此语重心长,似乎《古兰经》就是专门针对这个时代启示的。“信奉天经的人”也指接受现代文明的人。
     “信奉天经的人啊!你们来吧,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。”(《古兰经》3:64)。
      《古兰经》的召唤在大气中回荡,以其强大的力量,以其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能量穿透世界各个角落。
       举例来说,虽然任何个人、任何团体都无法反对《古兰经》,但作为人类——也许还有精灵——的思想结晶,现代文明已经采取与《古兰经》针锋相对的立场,以其新奇的招数对抗《古兰经》的奇迹。为了彰显《古兰经》的奇迹,有节经文挑战:“你说: ‘如果人类和精灵联合起来’”(17:88)。面对这个全新的可怕对手,我们摆开阵式,在《古兰经》的基本原则面前,我们罗列现代文明的法则和基础,加以比较。 
       第一级:从《箴言》第一篇到第二十五篇,我们通过各种衡量的标尺逐一比较,引用支撑这数十篇箴言的相关经文,彰显了真理,确定了《古兰经》的奇迹,以二二得四这样明确的证据战胜了现代文明的挑战。
       第二级:在《箴言》第十二篇中,我们阐明了《古兰经》法则与现代文明的差异。
       现代文明以西方哲学为据,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柱是“势力”,凡事以“利益”为目的,采取“冲突”的法则,认为凝聚人类群体的是种族主义和消极的民族主义。认定生命的目的是吃喝玩乐,因此增加需求,满足无尽的欲求。众所周知,“势力”的标志就是超越,“利益”意味着争夺,由于利益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,每个人都在为之争吵和抢夺。“冲突”的核心就是对抗。种族主义的标志是侵略,侵犯他人的权益。现代文明尽管有其优点,但由于这些核心原则,只能为20%的人提供某种表面的幸福,而使80%的人陷入焦虑、贫困和痛苦。
       然而,《古兰经》以真理而非武力作为支撑点,以美德和真主的喜悦而不是为利益作为人生的目标,以互助原则而不是冲突作为人生法则。伊斯兰认可宗教、行业、乡情作为凝聚人际的纽带,而不是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。对于人性,伊斯兰为趋邪的欲望设置障碍,激励心灵升华,赞赏崇高的精神,满足高尚的情操,鼓励人上进和完美,成为真正的人。
       真理就是和谐,美德的标志是相互支持,合作的标志是相互帮助,宗教的标志是兄弟情谊和荣辱与共。克制欲望、追求完美的关键阀门是今后两世的幸福。
       尽管现代文明从早期的天启宗教吸取了营养,获得了美德,从《古兰经》中获益良多,但在精神战役中,它被《古兰经》挫败。

       现代文明的律法会老化,会与时俱亡,而《古兰经》的原则和律法来自永恒,所以将永远存在,历久弥新,永远年轻强壮,不会老化,更不会消失死亡。
       例如,现代文明社会拥有众多的慈善机构,监管严格,审计专业,然而与之相关的所有道德教育体系却无法面对《古兰经》提出的两个挑战,因而落荒败逃。
      “你们当谨守拜功,完纳天课。”(2:43)。
      “真主准许买卖,而禁止重利。”(2:275)。
       让我们简明扼要地阐明《古兰经》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大获全胜。
       我们在《古兰经的奇迹》(Isharat al-I'jaz)说过,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动乱和革命都源于以下第一句话,人类社会生活所有的不道德都源于第二句话:
       其一:“只要我肚满腹圆,那管他人饿殍遍地!”
       其二:“你辛苦劳作,我坐享其成。”
       确是如此,除非社会的贫富即精英和平民之间保持和谐,和平相处,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和平发展。保持这两大阶级和平相处的要诀是:上层社会富有仁心,同情贫弱;下层社会循规蹈矩,尊重精英。
       然而,第一句话使上层阶级为富不仁,腐败不义;第二句话把下层阶级推向嫉妒、仇恨的泥淖,使他们与上层阶级发生冲突。过去的历史清楚地说明,人类的安宁被破坏都因此造成。这个世纪也是如此,由于资本和劳工斗争,欧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,其中的因果,众所周知。
       尽管前车之鉴如此显著,现代文明及其所有的慈善团体、道德教育、严格的法规使尽浑身解数,都无法调和人类社会的这两大阶级,无法治愈人类生活这两道触目惊心的伤口。
       但是,至尊的《古兰经》以缴纳天课的天命彻底清除了第一句话所说的病毒,治愈了它造成的创伤。它以禁止高利贷的命令根除第二句话所说的社会毒瘤。不错,《古兰经》挺立于世界的门口,宣布:“禁止高利贷进入!”,向人类传达其神圣的律法:“如果要关闭战争之门,就要杜绝高利贷!”,《古兰经》严禁其学生沾染高利贷。
       例二:现代文明不接受一夫多妻制,认为《古兰经》的许可与智慧相悖,有违人类的利益。
       的确,如果婚姻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情欲,那么一夫多妻制就违背了智慧。然而,所有的动物交配都是明证,所有的植物雌雄相配说明:婚姻的目的是繁衍后代。至于满足情欲时获得的快乐,那是履行繁衍职责而给予的部分奖励。根据真理和智慧,婚姻是为了繁衍后代和延续物种。妇女每年只能生育一次,受孕的机会只有半个月,五十岁以后就进入更年期。而男性的生育能力有些可长达百岁,禁止多妻无助于解决那些男性的需求,对此问题,现代文明被迫接受情色交易。

         例三:现代文明不合理地批评这节《古兰经》断法:
        “一个男子,得两个女子的分子。”(4:11)
       根据这节经文,女子得享遗产的三分之一(即男性的一半)。
       大多数有关社会生活的律例都是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情况制定的,在大多数情况下,妇女都能获得维护她们、保护她们的男性,而男性则必须供养妻子,承担妻子的费用。因此,如果女性从其父亲身上继承三分之一遗产(即男性所继承的一半),她的丈夫会弥补不足,满足她的需要。如果男性从父亲遗产中获得两份,他须拿出一份维持他妻子的开支,从而和他的姐妹公平分享遗产。这样的分配,实现了平等,体现了《古兰经》的公正原则。
      《古兰经》严禁偶像崇拜,同样,它也禁止崇拜图像,这是类似偶像崇拜的行为。而现代文明认为图像是美术,是美德的体现,因此批评《古兰经》的断法。其实图像无论是写真,还是虚构,所表现的主题或不义,或虚伪,或抒情,其效果是煽情,将人推向不义、虚伪和纵欲。
       我们再看看其他的例子,《古兰经》命令女性遮盖羞体,穿戴庄重,这是对女性的仁慈,保护她们的贞洁,从而使她们受到应有的尊重,以免女性同情、仁爱和慈悲等天性的富矿遭到低级欲望的践踏,不使她们像廉价的货物那样被欲望所左右(注:参阅《闪光集》二十四,专论着装庄重是女性天性的需求,而裸露羞体违背女性天性)。
       然而,现代文明将妇女逐出家门,撕下她们的正装,使人类丧失尊严,沉沦堕落。须知,维系家庭生活的关键在与夫妻相爱、相互尊重。但是剥去庄重的服装,裸露羞体就会破坏纯洁的感情,糟蹋相互的尊重,毒害家庭生活。欣赏精美的肖像会有损道德,导致情操退化,心灵受损。这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想:面对一具美女尸体,本应同情怜悯才对,但如果色情之眼盯视,就是败坏道德。肖像犹如尸体,如果以色情之眼盯视在世或已逝女性的肖像,就会动摇并破坏人类高尚的情操,导致其毁灭。
       《古兰经》为人们奠定了今世幸福的原则,也保证后世永恒的幸福,读者可以上面的四例比照,有千百种事项值得一一参较。
       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则,在《古兰经》的奇迹面前,现代文明惨遭败绩,彻底破产。在上面的二十五篇《箴言》中,通过多方比较《古兰经》的智慧与欧洲哲学及人类的智慧(文明的精神),决定性地证明了哲学的无能,彰显《古兰经》的智慧是奇迹。在《箴言》第十一篇和第十二篇中,扼要证明了哲学的无能和破产,阐明了《古兰经》智慧的神奇和丰富,读者可参阅。
       在知识领域和实践中,现代文明被《古兰经》所击败,同样,在文学和修辞方面,现代文明也惨遭败绩。西方文学表达的主题,不外如下几种:失去双亲的孤儿,在黑暗的悲伤中绝望的哀号;由于纯洁的情人暂时分离而吟唱,充满思念与期望;酒鬼不知所云的低沉喧闹;当然还有歌唱爱国情怀,充满渴望胜利的歌曲。文学和修辞,就其风格和表达的效果而言,要么是悲情,要么是欢乐。悲情有两种:
       其一,因亲友丧失或缺乏亲情友情而生的忧伤,这种忧伤沉郁黑暗,它被迷误所污染,被无神的自然观所干扰,被昏聩所迷惑。
       其二,因亲友的别离而哀伤,这种情况下,亲友在世,但他们不在身边令人遗憾忧伤,人们渴望相聚。这种伤感是《古兰经》影响、引导所产生的正面情感。
       欢乐也有两种:
       一种是刺激情欲的,这是西方文学之魂,是西方戏剧、电影和小说中经久不衰的主题。
       另一种快乐和煦、庄重、正当,能够抑制骚动的欲望,促使心灵、理智和微妙的精神达到崇高的境界,趋向其最初的家园和永恒的居所,与其至亲好友相聚于此。这就是神奇《古兰经》所许诺的快乐,它使人们心向往之,使人们对乐园满怀渴望,对永恒的幸福无限憧憬,渴望谒见真主的至美。
       由于理解能力所限,很多人并不能细致入微地思考《古兰经》至尊真实的深意,举例来说:
      【你说:“如果人类和精灵联合起来创造一部像这样的《古兰经》,那么,他们即使互相帮助,也必不能创造像这样的妙文。”】(17:88)。
       对这节经文,那些智力低下的人认为是一种夸张!真主弃绝之!这是修辞的极境,意境博大深远,是强大真理的宣言,绝非言过其实。
       这节经文一方面说明,即使把人类和精灵所有不源自《古兰经》、不属于《古兰经》的精美词句汇集一起,也无法媲美《古兰经》,更无法模仿,迄今为至,他们也无法证明他们成功模仿过。
另一方面说明,西方文明、哲学和文学是人类、精灵甚至魔鬼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物,但在《古兰经》的律法、智慧和雄辩面前,如我们之前所例举,只能甘拜下风,自叹不如。

(译自努尔斯《箴言》二十五,“永远年轻的《古兰经》”

 

读取次数 6 times
In order to make a comment,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