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隋芬战役?

如果你问:
      伊玛目阿里虽然能力非凡,智慧超群,德高望重,但和他的前任相比,他在伊斯兰哈里发任上却乏善可陈,原因何在?
回答:
      这位有福之人理应承担政治和统治以外的重任。如果他在政治和统治方面功成名就,就不可能真正获得“贤哲之王”的美誉。与外在的政治哈里发相比,在精神统治方面,他成了举世公认的精神导师,他的精神统治甚至将永远存在。
      至于发生在阿里与穆阿威亚之间的隋芬战役,则是一场事关哈里发和统治的战争。这就是说,伊玛目阿里优先考虑的是宗教原则、伊斯兰的真理和后世,为此牺牲了一些巩固统治的权术,放弃了无情的政治需求;穆阿威亚和他的支持者们则通过统治来巩固伊斯兰社会,他们放弃了敬畏原则而倾向于权变。他们认为,在政治领域,他们被迫选择绥靖,他们因此陷入错误。
      至于哈桑和侯赛因与伍麦叶王朝的斗争,则是宗教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较量。也就是说,伍麦叶王朝将伊斯兰国家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之上,将民族主义置于伊斯兰的纽带之前,这造成了两方面的伤害:
      第一方面:他们伤害了其他民族,吓跑了他们。
      第二方面: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不以正义和真理为出发点,并非基于正义和正道,而是不义和错误。因为具有种族主义倾向的统治者往往优先照顾同一种族的人,对大众不能一视同仁。
      伊斯兰废除了蒙昧的部落主义。一旦接受伊斯兰,阿比西尼亚的奴隶和古莱什人的领袖就没有贵贱之分。(参阅《布哈里圣训实录》, “教律”Ahkam, 4; ‘Imara, 36, 37; 《艾布·达吾德圣训实录》, Sunna, 5; 《铁密济圣训实录》, Jihad, 28; ‘Ilm, 16; 《奈萨仪圣训实录》, Bay’a, 26; 《伊本·马哲圣训实录》, Jihad, 39; 《穆斯奈德圣训集》, 卷四 69, 70, 199, 204, 205; 卷五 381; 卷六 402, 403)
      这就是说,不能以民族主义的纽带取代宗教的纽带。否则,权利将被践踏,正义将不复存在。
      侯赛因正是坚持伊斯兰的公正原则,秉持正义,为此不惜牺牲自己,直至以身殉教。
如果有人问:
      既然侯赛因(愿主喜悦他)的事业是正确和正义的,他为什么没有成功?为什么神圣的前定和仁慈允许他们遭遇如此悲惨的结局?
回答:
      追随伊玛目侯赛因的支持者中,很多人并非真心支持他,不少人来自其他民族,他们的民族自尊心(因国破家亡)受到伤害,对阿拉伯人心怀敌意,时时寻机复仇。这些人加入侯赛因的阵营后,伤害了他纯洁、光明的事业,这成了他失败的原因。
      从神圣前定的角度来看,他们的悲惨结局中充满智慧。哈桑和侯赛因及其后裔注定要掌握精神统治权。同时拥有世俗王权和精神统治权是极其困难的。因此,神圣的前定为他们展示了世俗的丑恶面目,使他们厌弃世俗王权,他们内心不再对世俗有任何留恋。就这样,他们表面失去了昙花一现的世俗王权,远离世俗荣华,却被赋予光辉、永恒的精神王权,成了众贤哲的精神支柱。
你的第三个问题:
      这些纯洁尊贵的人受到残酷的迫害,经受了巨大的磨难,其中的智慧何在?
回答:
      如上所述,在伍麦叶王朝统治时期,反对者对侯赛因残酷无情,其中有几个原因: 
      第一:不义的政治原则:“为了统治的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,可以牺牲个人。”
      第二:伍麦叶王朝的统治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,他们秉持无情的民族主义原则:“为了民族的福祉可以牺牲一切”。
      第三:长久以来,伍麦叶家族和哈希姆家族相互竞争,叶齐德等人争强好胜之心更强,因此对竞争者残酷无情。
      第四:伍麦叶王朝以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统治的基础,遂将其他民族视为奴隶,这伤害了其他民族的自尊心,他们其中不少人是侯赛因的支持者。他们加入侯赛因的阵营动机不纯,旨在浑水摸鱼,乘机复仇,他们对伍麦叶人狂热的民族主义深恶痛绝。这种互相的敌意是造成那场众所周知的悲剧的起因。
      上述四个原因是外在的。如果我们从神圣前定的角度来看,通过这场劫难,侯赛因及其亲属的灵魂获得崇高的品位,艰难痛苦为他们赢得了高贵的精神王权和后世的果实。与他们获得的品位相比,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变得无足轻重,这就犹如一位烈士,在片刻的伤痛中阵亡,成为烈士,由此获得崇高的品级,这样的品级,通常需要十年的奋斗才能达到。如果这位烈士事后被问及,他肯定回答:我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(译自努尔斯《书信集》十五·四)

读取次数 5 times
In order to make a comment,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