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我”的正反面相
“自我”本身并不具有意义,但是,它可以反映他者的意义。“自我”就像反光镜,是一种类比性标尺,它像显像仪,又像语言中的虚词,它是从人类身心中存在的绳索中抽取的一丝敏锐的毛发,它是人类本性服饰面料中的一根细线,它是人类个性之书中的字母“艾立夫”(译注:أ,阿拉伯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,“自我”أنا的第一个字母),这个字母有两副面孔:
第一面:面向善与存在。在这一面,“自我”只能蒙受恩典,只能接受所给予的东西。 “自我”不能创造任何东西,不是行为的作用者。因为在这一面,“自我”能力有限,不是主动的,没有创造能力。
第二面:面向恶和虚无。在这一面,“自我”是主动的,是行为的作用者。
“自我”的本质犹如虚词,本身没有意义,只能与实词结合时表达实词的意义。“自我”的主权是虚构的,其存在纤细微弱,不能承担任何事物。然而,“自我”却是衡量事物的标尺,能像温度计、气压表等测量事物数量和程度的衡器一样,阐释至尊真主绝对、包罗万有的德性。
因此,如果人如此正确地认识“自我”的本质,然后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,就会进入至尊主报喜的范围:“培养自己的性灵者确已成功了”(《古兰经》91:9)。这样,他就能真正承担真主的信托,履行信托的责任。通过“自我”的望远镜,他会感知到世界存在的本质和职责。当各种外界的信息源源抵达时,“自我”会接受认可,这些信息经过沉淀,不会变成荒诞的黑暗,而成为性灵拥有的光明知识和智慧。
当“自我”这样履行了自己的职责,只把自己当作衡量的标尺,放弃虚幻的主权和假设的所有权,把主权交付给独一的真主,宣布:“王权只归祂,一切赞颂只归祂,判决只归祂,你们最终都要归于祂”,然后穿上真正的仆人之衣,升跃到“最优美的形态”的品级。
但如果“自我”忘记了创造了他的智慧,把自己当作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,放弃自己的先天职责,自以为是拥有主权的实体,那他就背叛了信托,陷入真主警告的范畴:“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,必定失败”(《古兰经》90:10)。
“自我”的本性就是如此,天、地、山岳因此不敢承担信托,它们惧怕“自我”的负面,唯恐“自我”虚妄地僭越主权,导致形形色色的举伴、邪恶和迷误。
(迪月译自《箴言》三十·一·三)